最近搜索
  • 量化融合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 福建厦门
  • 厦门盛初网络

专家观点

数字化转型之未来

时间: 2021-07-19 13:34:20
来源 创新研究

编者按: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厚积薄发的20年,经济发展上的中国速度,扶贫道路上的中国温度,对外关系上的中国力度,让“中国梦”一步步走向现实,这已然超出世人的想象。面向未来,网络提速、数字赋能、智能加持,数字化转型还将产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以浓墨重彩描述了数字中国的美好愿景,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社会都将被数字化的浪潮重塑,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数字明天正在悄然到来。

 

智能技术从“脑洞大开”到“走向现实”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是未来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未来,人工智能或有可能超越人类智能,彻底改变人类历史。例如,生物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可能会是翻天覆地的,生物科技的发展可能会出现“奇点”的领域。还有,著名的神经科学公司Neuralink宣布自己在“脑机”研究领域已实现重大突破。“脑机”就是利用一套接口系统将人脑与计算机相连接,让使用者能够直接通过意识与计算机实现交互。马斯克最新发布的脑机接口技术,则是用一款名为缝纫机的探针设备,将只有人类头发丝1/4细的线路与芯片植入人脑中。比起让人从内心拒绝的传统开颅植入芯片,马斯克的“缝纫机”可以避开软组织中的血管,降低大脑出现炎症和损伤的风险。未来数年将知识芯片植入人脑或不难,人与机器融合或将成为现实。智能社会素养将是未来社会我们需要具备的基础素养,也是未来人类永葆创新发展活力的源泉。

 

数字基建从“网络互联”到“万物智联”

 

随着5G和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适应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将逐渐形成,最终向“万物智联”演进发展。未来,我国5G业务将逐步应用于增强移动宽带、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海量机器类通信等领域,在大规模物联网、工业自动化、远程医疗等领域催生大量创新应用和业态,不断改变数字社会连接方式、提升全社会运行效率。此外,作为互联网重要的基础资源,IPv6是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和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条件之一,与5G 一样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未来,我国将围绕IPv6关键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不断提升IPv6网络质量和服务性能。基础设施和基础资源的突破发展及下一代互联网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的加速形成,将为我国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治理提供强大支撑。

 

网络文化从“圈层认同”到“价值凝聚”

 

自互联网步入人类生活,时间和空间概念又一次发生了变化,地球逐步发展成为“村落”,无论何时、何地、何事,人们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相关资料,因为“连接”结识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因为“在线”形成不同的文化社群,因为共同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进而形成“圈层文化”,各自在相应的文化圈层中容易形成共识。我国约有7.7%的网民至少是某一个圈层文化的忠实粉丝,愿意根据兴趣爱好投身其中,有着明确的集体身份认同,可见圈层已经逐步大众化。然而,网民对信息的获取被“精准化”,较易形成“信息茧房”,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建设数字文明的征程中要不断前行,一方面鼓励形成有特色的网络文化,另一方面要引导形成社会价值共识,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善用和激发圈层文化内在创造力,破壁出圈,推动网络文化蓬勃发展,让数字激发的正能量和网民创造热情融入人民整体文化生活。

 

数字经济从“个体消费”到“产业纵深”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线上零售、线上教育、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等应用表现亮眼,成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在新技术和新需求的驱动下,在敏捷式开发、并发式迭代的支撑下,互联网应用仍保持快速增长,不断拓展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将从消费端(C端)加速延伸至企业端(B端)、政府机构端(G端),催生大量个人级和行业级互联网新应用新平台。另一方面,农村乡镇用户、低龄银发用户和海外用户均将快速增长,既带动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络娱乐等已有应用类型的使用率持续攀升,为互联网企业贡献较高市场收入,也将推动更多细分垂直应用出现,释放互联网企业的创造力。此外,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持续创新将释放巨大的发展潜力,推动未来产业释放海量数字红利,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据此,我国经济结构将不断向线上迁移,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将持续上升,促使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国内外需求,创造更多投资机会,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形成比较优势,在数字时代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赢得主动权。

 

数字社会从“扁平微粒”到“立体和谐”

 

当前,数字化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改变人类社会,社会扁平化、自组织、弹性就业等,都逐步成为现实,数字化已然成为推动社会“平台化、扁平化、网状化、微粒化”发展的驱动力,而社会关系的重构将进一步带来社会分化,全面重塑社会治理模式和生活方式。在城市数字化转型方面,通过数字化手段,基于巨量数据,对大型超大型城市进行高效管理,真正实现“智慧”的城市。未来的城市将构建起政府与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全新运行生态。在农业社会,人类追求生存条件的改善;在工业社会,人类为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不惜破坏生态环境;而进入数字社会后,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数字生态的发展逐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

 

数字政府从“条块合作”到“三跨五融”

 

随着上网门槛的持续降低、上网技能的不断提升及上网场景的日益丰富,互联网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均将不断拓展,推动数字红利进一步释放。庞大的网民群体从需求侧为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不竭动力,围绕人们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生活场景的公共事业将更加便捷高效,真正实现社会福利的普惠均等化。例如,数字化公共教育平台将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惠及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数字化远程医疗平台将加强对5G技术、全息影像技术、传感技术等的运用,助力破解医疗资源总体供给不足等问题。在未来,我国政府将继续从国家层面推动政府数字化协同建设,实现打造整体数字政府的目标。通过密切联系国家各部委,充分吸纳地方政府建议,统筹各部委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需求,加快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同时基于具体的业务需求驱动,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数据开放和跨部门共享,实现数据的增值利用、创新开发和价值释放。大力推动“数字政府即平台”战略,从国家层面建立数字政府服务质量、服务内容、数据共享等国家标准,助推实现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互联互通。

 

作者:张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创新研究,原载于《人民邮电报》202177


更多即时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盛初二维码.jpg

 


声明:本文来源创新研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